新闻

返回上一页
教育传媒到校
2025年10月

教育传媒到校直击 东华三院李润田纪念中学 - 2025年10月

传承智慧筑理想 创科卓越展未来


东华三院李润田纪念中学作育英才五十五载,多年来一直以学生的需要为核心,致力营造一个包容和理想的学习环境,使学校成为每位学生的第二个家。学校近年在人工智能、生涯规划、语言教育、内地生支援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积极有效的实践,同时注重社会资源整合与教育创新。凭借多元崭新的教育理念,曾咏珊校长带领学生在公开试成绩稳步上扬,包括在中国语文、英国语文、数学、生物等科目考获5级或以上佳绩,开启理想前程。

三年发展计划 优质教育服务

今年是「三年发展计划」的第二年,学校将教育重心聚焦于三个方面,旨在全方位提升学校教学品质与学生综合素养。第一个关注事项是强化学生学习常规,促进合作学习并推展人工智能的应用,以提升适异性教学效能。早在两年前,学校已开始围绕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讨论,经过两年的筹备与探索,确保人工智能的应用能够紧密配合学生的学习常规,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

第二个关注事项是行政和教学效能的提升。曾校长深信,行政工作的高效运转与老师教学水准的不断提高,是学校整体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学校计划通过组织专业培训和交流活动,推动行政工作流程优化以及教学方法创新;开展一系列优化专案,让行政服务更贴合教学需求,让老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不断进步,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第三个关注事项是深化爱国主义教育,这与教育局的宣导高度契合。过去几年的实践让学校深刻认识到,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引领,能够有效带动学校形成正向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与此同时,学校也十分重视学生的健康生活模式培养,将其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助力学生在身心健康的基础上全面发展。

循序渐进应用AI 提升效能、巩固知识

在创科教育领域,学校有着长远的规划与深厚的积累。历经四年发展,学校发现人工智能的应用潜力远不止于创科领域,它在各学科教学中都有广阔的应用空间,能够更广泛地服务于教学工作。为了确保AI在教学应用中的品质,学校在今年的观课活动中,将观察重点放在AI教学。曾校长表示:「老师若能善用AI,便能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发挥其优势。例如课前预习阶段,为学生推送个性化的预习资料;课堂讨论环节,快速整合学生的观点与疑问,为课堂互动提供更丰富的素材;课后自主学习,则为学生推荐合适的学习资源,助其巩固所学知识,拓展知识视野。」

在具体的AI系统应用上,学校主要引入了ChatGPT和DeepSeek,部分老师已能熟练运用这些系统辅助教学,并且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学校也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运用AI的能力,以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此,学校在课后专门设立AI温习室,学生放学后可在相关课室借助AI进行自主温习或学习延伸活动。例如与AI进行对话练习,从而提升自己的英文会话能力。此外,学校还安排学生在课后利用AI开展专题式学习,激发他们课后探索知识的兴趣,让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同时也引导学生在家使用电脑时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帮助他们养成驾驭AI、合理使用AI的良好习惯。

系统化STEAM教育 培养科创能力

除了人工智能教育,学校在STEAM教育领域也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活动,涉及无人机、航空等领域,既有系统化的培训,也有各类竞赛活动。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参加本地、大湾区乃至国外的各类STEAM相关竞赛,提供广阔的展示与交流平台。近年来,从STEAM课程到高中阶段参与相关活动的学生人数持续上升,越来越多学生在这一领域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为他们的生涯规划提供了更多思路。

曾校长始终认为,STEAM教育应尽早融入课堂,从初中阶段就让学生开始探索,到了高中阶段,他们就能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兴趣与能力,进而设定明确的人生目标。在这一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学校在STEAM教育与学生生涯规划结合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成为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一大亮点。

生涯规划搭建平台 认识自我、确立目标

生涯规划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及早做好准备。在生涯规划教育中,学校强调「知己知彼」,所谓「知己」是让学生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学校为学生搭建了丰富多样的平台,帮助他们探索自我、发展能力。从中一开始,便为学生开展各类性向测试,并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己在学科学习与人生发展方面的方向。学校还将价值教育融入其中,帮助学生将兴趣、能力与价值观相结合,日后能够回馈社会。

在「知己」的基础上,学校进一步引导学生「知彼」,即让学生和家长充分了解各类升学资讯、职业发展动态以及相关资源。学校会及时发放大量资讯,不仅让中一学生了解初中阶段的学习与发展方向,还会提前让他们知晓高中的学习规划,以及后续奖学金申请、学制特点等重要内容。同时,学校积极回应政府推动的商校合作政策,与校外多个不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以医学领域为例,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同时开展服务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行业运作,积累相关经验。

学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提前为学生规划未来发展路径。在过程中,也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其中,陈书贤先生的捐助尤为重要。曾校长表示:「考虑到部分航空相关课程费用较高,陈书贤先生主动承担学生参加这些课程的费用,让更多学生有机会接触航空领域知识。过去五年,陈书贤先生一直持续捐助我校,在他的支援下,过去三年的每个暑假,我们都会选派学生前往澳洲学习驾驶飞机。」许多学生对航空领域产生了浓厚兴趣,并视为未来职业发展方向,选择在大学攻读工程学或应用学习中的飞机相关专业。让陈书贤先生更加坚定了捐助的决心,也激励学校继续为学生搭建更多优质的生涯探索平台。

优质语言环境 培养国际化人才

学校致力于打造优质的语言学习环境,助力学生成为具备国际视野的人才。曾校长拥有数十年的英文教学经验,还曾获得行政长官卓越教学奖,在英文教育方面有着深厚的专业经验,始终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为核心,贯彻终身学习理念。学校为此积极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如参加各类英文竞赛、开展英文表演活动等。每当学校活动需要主持人时,都会鼓励学生主动报名,让他们在真实的场景中锻炼英语表达能力,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为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学校聘请了两位外籍老师,其中一位来自英国,并成立了羽毛球俱乐部。学生不仅能参与羽毛球运动,还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实现运动与语言学习的有机结合,极大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实现生活化学习。此外,学校还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英国爱丁堡Trinity Academy建立伙伴学校关系。双方定期开展互访活动,在生活化的互动中使用英语交流,不仅提升语言能力,还拓宽国际视野。

除了建立伙伴学校关系,学校更带领学生前往苏格兰探访多所大学,提前了解国外高等教育体系,增长见识。曾校长认为,香港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在背靠祖国的同时,必须面向国际,而良好的英语能力是走向国际的重要基础。从教学成果而言,学校英文教育成效显著,不少学生于公开考试中考获Level 5 或以上的优异成绩,成功入读心仪大学。

新来港支援计划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学校教育影响力的扩大,近年吸引了不少内地生来校就读。在招收内地生时,学校会进行严格考核,确保录取的内地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为了帮助内地生尽快适应香港的学习与生活,学校制定了完善的支援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语言适应方面,学校开设粤语班,内地生可自由选择参加。根据以往经验,大多数内地生三个月能够基本适应粤语听课。同时,学校开设英文课后增援班,由外籍老师授课,还安排巴士服务,方便学生返校参加辅导。对于英文基础较好的内地生,学校提供IELTS备考班,课程学习免费,仅需学生自行承担考试费用。近年来,学校不少内地生在雅思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部分中五、中六学生甚至考到了7.5分。

除了语言支援,学校还十分关注内地生的学业适应与心理状态。在学业上,老师会主动关心内地生的学习情况,耐心解答他们提出的疑问;在心理层面,通过组织专门的家长会(除正常家长会外,额外为内地生及家长召开一至两次),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及时了解内地生的适应情况,让家长更放心子女在学校就读。

南同学分享:「刚到学校注册后,便为我们安排英文衔接班,巩固语言基础和适应学习模式。另外,学校的校园生活亦非常丰富,现在我参加了西乐团,可以和同学们一起演奏乐曲。」

以活动促发展 满足不同兴趣需要

在校园活动方面,学校秉持「以活动促发展」的理念,为学生搭建多元化的活动平台,涵盖体育、艺术、制服团队等多个领域。在体育领域,学校开展不同球类运动及中国武术训练,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STEAM领域,学校成立了多个特色社团,如航空学会、AI 小组、AR/VR 小组等,并且专门新建AR/VR Hub,让学生沉浸式感受科技魅力,提升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艺术领域,学校开设了舞蹈学会,分为中国传统舞蹈与街舞两个方向,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贯彻「一生一团队」的理念,要求所有中一、中二学生必须参加至少一个制服团队。目前,学校的制服团队涵盖多个类型,包括青年团、女童军、男童军等。曾校长指出:「通过制服团队的训练,学生不仅能培养良好的纪律性、服从意识,还能在各项活动中建立领导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

整合社会资源 推动教育创新

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学校积极整合各方资源,不断推动教育创新,为学生提供更优质、多元的学习经历。例如邀请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参与学校的「真人图书馆」活动,为学生举办讲座,详细介绍行业特点、职业发展路径等,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职业方向,从真实的职业案例中获取经验。

此外,学校还组织学生参与各类校外实践活动,例如前往国泰城了解航空餐饮服务以及飞机工程维护等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进一步拓宽他们对航空领域乃至运输行业的认知,让他们明白学习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积累,更需要通过实践体验来深化理解。

曾校长一直以身作则,不断突破自我,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学习新知识、新方法,不断拓宽教育视野,探索如何更好地整合外部资源为学生服务。这种勇于突破舒适区、不断学习创新的精神,也深刻影响学校的每一位老师与学生,推动学校在教育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教育传媒

曾詠珊校長 曾咏珊校长
東華三院李潤田紀念中學作育英才五十五載 东华三院李润田纪念中学作育英才五十五载
專業教學團隊 专业教学团队
在創科教育領域,學校有着長遠的規劃與深厚的積累 在创科教育领域,学校有着长远的规划与深厚的积累
比賽屢獲殊榮 比赛屡获殊荣
學校在STEAM教育領域也開展了豐富多樣的活動 学校在STEAM教育领域也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活动
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 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讓學生在實踐中了解行業運作,積累相關經驗 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行业运作,积累相关经验
許多學生對航空領域產生了濃厚興趣 许多学生对航空领域产生了浓厚兴趣
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 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學校英文教育成效顯著 学校英文教育成效显著
學校秉持「以活動促發展」的理念 学校秉持「以活动促发展」的理念
同學互助互學 同学互助互学
學校制定了完善的支援體系 学校制定了完善的支援体系
上課認真學習 上课认真学习
參加制服團隊 参加制服团队
學校在教育創新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学校在教育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校舍外觀 校舍外观
返回上一页